手机微信同号:18922813689
宝安: 0755-26465862
地址: 宝安区前进二路西乡庄园B座8楼
传真: 0755-26465862
QQ : 2540981015
微信: 18922813689
邮箱: 2540981015@qq.com
公商注册号:440301118289313
纳税人识别号: 44030500DK00635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 91440300MA5DQJ6K3W
开户许可证 :核准号:J584040163236601

母子连心
啮指痛心:曾参(约前505一前436)寿69,孔子的七十二位大弟子中,有一位得意弟子名叫曾参,字子舆,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,当时,人们尊称他为“曾子”,以孝著称。曾子,是春秋末武城(今山东省平邑县)人。由于家境非常贫寒,曾子小时侯经常上山砍柴。
有一年刚立冬,外面刮着很大的风,曾子做了一碗玉米粥端到生病的母亲的炕头上,然后用清水涮了涮锅自己喝下去,就算是吃了一顿饭。曾子饿得直不起腰,肚子也咕咕地叫,为了不让母亲听见了心疼,他便对母亲说:“娘,你在家歇着,俺去蒙山上砍柴去。”
“孩子,外面刮着大风呐,今儿个就别去了吧。”曾母躺在炕上,有气无力地说道。“娘,风已经小多了。” 曾子安慰母亲说,“趁现在天还不冷,俺去多砍些柴,等到天冷的时候好生火、做饭。”曾子由于长年吃不饱饭,已经十三岁了,可长得又瘦又小,还没有八九岁的孩子高。他拿起斧头,冒着呼呼的大风到了蒙山上去砍柴。砍着,砍着,曾子在山上忽觉心痛,担心母亲有什么事情,立即捆起柴捆,背起来就往山下的村庄跑来。
当下山回到家后,曾子才知道是母亲急切的呼唤,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。曾子觉得十分纳闷,向母亲说起他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阵心痛的事,并跪问缘故。母亲说:“有客人忽然到来,我一个人在家,非常着急,希望你早点回来,情急之下我便自咬手指盼你回来。”曾子于是接见客人,以礼相待。事后,母亲说:“参儿,母子的心是连在一起的,每一对母子都会有相互的心灵感应的。”“娘,儿子不在家的时候,要是家里再有事,您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吧,千万不要再咬出血来了。” 曾子懂事地对母亲说。曾子孝敬的美名也不胫而走。孔子也听说了曾子的孝行。
有一天,孔子带着几个学生登门来拜访曾子,而偏巧曾子又上山砍柴去了。曾母见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,不知道如何招待他们,便又一次咬了自己的手指。这一次虽然咬得很轻,但曾子仍是感觉到了。当时,曾子正在山上砍柴,突然感觉心疼了一下,便知道家里又出了什么事,扔下斧子就跑回家来。
曾子热情有礼地招待孔子师生。孔子向曾子请教孝道,曾参说:“父母给了子女生命,千疼万爱、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成人,子女理应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呀。”曾子的话虽然很朴素,但孔子认为他是一个懂得孝道的人。孔子的一个学生,见孔子非常喜欢曾参,便问曾参愿不愿意做孔子的学生。
曾子早就听说孔子身边都是一些道德高尚、学问渊博的贤人,内心里非常向往能有机会向孔子多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,只是觉得母亲年事已高,他不能离开。孔子看懂了曾子的心思,便欣然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。从此孔子和曾子经常相互看望,讨论一些关于孝的问题。后来,曾子从孔子在楚国。一天,曾子突然感到一阵心疼,他想正好好的,俺的心怎么会突然疼了一阵呢,难道是母亲有事吗?一想到母亲,曾子的心又猛地一揪,便更加紧张起来。于是,他急忙辞别孔子回家探望母亲。母亲一见到儿子就说:“我太想念你了,你又远在千里,愁于无奈,再次咬自己的手指,我儿果然回来,我十分欣慰。”
还有一次,曾子要到一个叫“胜母里”的村子去讲学,由于他认为这个地方的名字是对母亲的不尊重,就没有进这个村子里面去。曾子后来继承孔子学说,他学识渊博,曾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的修养方法,相传他著述有《大学》、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,后世儒家尊他为“宗圣”。孔子曾说:“曾参之孝,精感万里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曾子杀猪的故事:
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,在我国广为流传。有一天,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,儿子哭、闹着要跟去。曾妻戏哄儿子说:“好乖乖,你别哭,你在家里等着,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。”儿子听说有肉吃,变更不随母亲去了。
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,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,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,正准备杀猪呢!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,赶快制止曾参说:“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,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!你看你怎么当真了?”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:“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。孩子小,什么都不懂,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。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,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。再说,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,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,以后你再讲什么话,他就不会相信了,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后就更难了。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?”
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,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,更不该欺骗孩子。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,就说到做到,取信于孩子。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,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。儿子一边吃肉,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。
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。一天晚上,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,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。曾子问他去干什么?孩子说,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,说好了,今天还的,再晚也要还给人家,不能言而无信啊!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啮指痛心原文解释:
曾参(约前505一前436),字子舆,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的得意弟子,世称“曾子”, 以孝著称。少年时家里穷,他常入山打柴。有一天,家里来了客人,母亲不知怎么办好,看曾参还没有回来,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参忽然觉得心疼,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,于是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,跪问缘故。母亲说:“有客人忽然到来,我咬手指盼你回来。”曾参于是接见客人,以礼相待。曾参学识渊博,曾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论语.学而》)的修养方法,相传他著述有《大学》、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后世儒家尊他为“宗圣”。
2017.06.17日,于深圳。